The Negative —— Part 1

读书笔记

Posted by icbcbicc on October 1, 2016

1. 简介

最终目标: 视觉化

(摄影的)的工艺与技术尽管很重要,但它们永远是屈从于摄影师的表达观念的。换句话说,它们是必须的而不是主要的。

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:摄影的表达,或者说摄影的创意与现实是没有直接的关系的。我们不会将观察到的事物的内在价值直接复制到照片中。但我们会模仿这些价值,或者将他们呈现在它相关的感情中。很多人认为我的照片是“写实”的。实际上,他们所谓的“现实”只是他们认为自己眼中图像是准确的,这种“现实”是是绝对偏离了真正的现实的。之所以观看者会认为我的作品是写实的,是因为作品的视觉效果很合理和可信。如果将我的作品与其中所表现的事物拿出来直接对比,就会显现出巨大的视觉差异。

要实现令人满意的视觉化,关键在于在底片上体现合适的信息。

实现视觉化的第一步是 图像管理,这在此系列的第一本书(The Camera)中有详细阐述,它涉及到你的观念和相机的调整。在这本书中我们将要讨论 图像值 的控制。它是通过曝光、冲洗和其他一些因素决定的。当然,因为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得到相片(正像),所以我们会根据最终的正像来讨论负片的控制。第三本书(The Print)将详细地阐述得到正像和放大的过程。

尽管我们分不同阶段阐述了视觉化和相关技术,但在实际操作中,我们应该一开始就把整个过程当作以一个整体来考虑。摄影是一个复杂、流动的介质,它的很多因素都不是按顺序执行的,就像杂耍艺人在抛球时要保持几个球同时在空中一样。

自从1940年以来,分区系统就已经应用在摄影中。它被人们支持过也被反对过。它也有很多种不同的解释方式,但不是所有的解释都是正确的,因为这些解释与感光的原理相矛盾。现在我用的分区系统的值的范围是0到10(原文使用罗马数字,为方便书写,在此使用阿拉伯数字替代),0代表纯黑,10代表纯白。实际上,我们一般使用1和9作为真实亮度的极限,这个范围包含了所有的纹理与元素。


2. 了解光线


2.1 人类的视觉与摄影

制作一副高质量的黑白影像,关键在于学会预想彩色场景转化为黑白之后的效果。因此,研究人眼感知能力与摄影捕捉图像的能力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很重要。人眼所能感知的影调范围比胶片所能记录的范围大得多。人的视觉系统能够接受1000000:1的动态范围,这让人眼可以在深夜或者阳光直射之下看清纸上的字。这意味着我们能够看到20档的动态范围。然而在胶片上,只能捕捉1000:1的动态范围,也就是10档的影调范围。区域系统理论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调整胶片的动态范围。

相比摄影,人眼还具有“色彩自适应”的优点——比如我们看到阴影中的一座白色的房子,虽然它呈现出灰色,但我们还是会把他看成“白色”。然而胶片就没有这种功能,它只能保持动态范围不变。运用区域系统理论进行拍摄与显影,就能使得照片中的景象和看到的一样。


2.2 光线的性质

  • 反射光
    室外场景中,大部分光线都是反射光。被摄对象的材质(光滑程度、颜色深浅)和光线的入射角度都会影响胶片对它的记录。比如白色的墙壁能够将光线反射到其他物体上从而提亮阴影,减少反差。反之,一排影调较深的树木则会吸收环境光,保持阴影不被体谅,从而增加反差。

    光线都有色彩倾向,它会对反射光的强度造成一定的影响。比如,在日出或者日落时光线偏红,因此绿色物体的反射光就会减弱。同样,阴影处的光线就会偏蓝,并且减少对黄色或者红色物体的反射率。

  • 直射光
    当某一光源的位置相聚拍摄对象较远时,或者被摄对象相对较小时,所产生的是直射光(硬光)。这种光线会产生较强的反差(明亮的高光与边缘清晰的阴影)

  • 漫射光
    漫射光所产生的阴影相比直射光更加柔和甚至消失。柔光箱可以制造漫射光源,但如果它离被摄物体较远,就达不到效果。

要注意的是,光线的性质与光线的强度没有直接的关系。

  • Sweet Light
    这种光线只存在于日出前的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,和日落后的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。其时间长短取决于天气的情况。尽管这是一种漫射光,但他的反差范围很大。天空中最明亮的区域位于地平线附近,光线缺乏方向性,会着照亮很多阴影。


3. 分区尺标

分区尺标是区域系统的标志性元素,他也被称做灰阶或区域尺。它是由一系列连续变化的11个影调组成的,分别标记为0区到10区(纯黑到纯白)。分区尺标可以分为3个人部分:暗部区域(0,1,2)、细节区域、高光区域。

灰阶

以下是几个对影像特征的描述:

  • 影纹:能感受到影调的变化,但是没有图像信息

  • 微弱的细节:包含信息较少

  • 肌理:具有一定锐度的重复的影调变化

  • 清晰的细节:丰富的信息

3.1 暗部区域(0-1 区)

  • 0区(纯黑)

对于负片来说,就是没有可用密度。然而并没有一个硬性的规定,要求0区必须占多少比例。黑色为照片的动态范围建立了基础。

  • 1区(近似于纯黑)

这一区域的影调与0区很难区分,在没有0区的对比下,很容易将其误认为0区。这一点是胶片特性曲线直线段的起点,从这个区开始,每增加一档曝光,密度也会增加一个区。

胶片与相纸的特性曲线

  • 2区(有影纹的暗部)

2区是除了表现影调之外还能提供图像信息的最暗的区,它大约有5%的反射率。因为2区位于胶片特征曲线的直线段,所以它是第一个始终可以进行“选置”的区。我们可以用反射式测光表读出数据,在此基础上降低3档曝光来获得2区的曝光参数。

3.2 细节区域(3-7 区)

  • 3区(暗部细节)

它是我们能看到清晰细节的区域中影调最深的一个。3区确定了影像的基调。3区是确认正确曝光的基本标准。因为如果在曝光时没有在底片上记录下暗部细节,那么无论怎样显影都不会呈现任何影像。因此,我们通常将3区作为暗部测光法的测量区域,也可以作为平均测光法的暗部测光区域。

  • 4区(影调较深的中灰区域)

4区是暗部过度到亮部的起始区。它与6区这两个过渡区对于照片的反差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。如果过渡区变小,反差就会较大。

  • 5区(中灰区域)

它位于整个影调区域的正中间,并处在倒易律范围(2-8区)。5区能反射照射在该区域上的约18%的光线

  • 6区(较浅的中灰区)

它是中间影调向高光区过渡的起始区域。6区是高调影像的基础。当拍摄白人肖像时,可以对其手掌测光获得曝光数值

  • 7区(表现高光区域中的细节)

7区是细节区域中最亮的一个区域,有将近72%的反射率。如果图像大部分都落在这一区域,图像就会很柔美、明亮与轻盈。它被作为平均测光法的亮部测光区。在暗室印放过程中,7区也是检验影响密度是否合适的目标区。因为7区以上的区域的密度变化会受到胶片曲线肩部的影像,形成更宽的影调范围。

3.3 高光区域(8-10区)

  • 8区(有影纹的高光区域)

8区是最亮的仍然包含有影像信息的区域,8区以上的区域之间已经不再是线性关系。但在测光表读数的基础上增加3档曝光则会精确地落在8区。

  • 9区(接近纯白)

只有将10区与9区放在一起才能区分两者。9区位于曲线地肩部终点,也就是说如果测量一张照片的9区,会达到最低密度

  • 10区(纯白)

纸基的白度决定了10区的效果。但在后期处理照片时,很容易污染纯白的相纸。比如安全灯会在相纸上形成轻微的灰雾,过度冲洗会减少氧化钡图层。化学污渍,不完全定影与纸基干燥后影调变深,都会造成照片高光区域的动态范围损失。


============ 接 Part 2 =============